2025世俱杯抽签时间/意甲/欧洲杯2024 法国vs荷兰/萨勒尼塔对威尼斯 - 芬兰乙级联赛ds

魅力城市 北京市 天津市 上海市 重慶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吉林省 遼寧省 河南省 山東省 安徽省 江蘇省 浙江省 福建省 江西省 陜西省 黑龍江 更多>>
中國新城鎮建設 ? 法制頻道 > 法眼觀察 > 正文 騰訊微博 新浪微博 官方微信 投稿熱線:010-57723285

陜西所發現上官婉兒墓仍有四大謎團待解

核心提示:

視頻加載中,請稍候...   ,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唐史專家、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于賡哲接受法晚記者采訪時表示,墓志是認定墓主身份的最核心證據,而在發掘工作中發現的骨渣不可能作為證據。

  今天上午,于賡哲在“微訪談”中回答網友提問時表示,他反對評價歷史人物用“好與壞”“正面與反面”的標準,人是復雜的,而且很多歷史事件背后有著思想文化、民族習俗、自然環境的深層次影響,只是外在表現是人事罷了。才女,權女,都是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又稱上官昭容,唐代女官、詩人、皇妃。陜州陜縣(今屬河南三門峽)人,上官儀孫女,上官儀獲罪被殺后隨母鄭氏配入內廷為婢。

  十四歲時因聰慧善文為武則天重用,掌管宮中制誥多年,有“巾幗宰相”之名。

  唐中宗時,封為昭容,權勢更盛,在政壇、文壇有著顯要地位,從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內廷與外朝的政令文告。710年,臨淄王(即唐玄宗)李隆基起兵發動唐隆政變,上官婉兒與韋后同時被殺。《全唐詩》收其遺詩32首。

  制圖/張藝涵

  考古發現

  陜西發現上官婉兒墓

  根據陜西省文物局、陜西省考古研究院日前通報, 2013年8月,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咸新區空港新城園區南大道項目建設用地的考古工作中,發現一座帶有5個天井的唐代墓葬,根據出土墓志記載,該墓墓主為唐中宗昭容上官氏,即唐代女詩人上官婉兒,葬于唐景云元年(710年)八月。

  墓葬位于陜西省咸陽市渭城區北杜鎮鄧村北。該墓是一座斜坡墓道多天井和小龕的單室磚券墓,坐北朝南,由墓道、5個天井、5個過洞、4個壁龕、甬道和墓室等組成,水平全長36.5米,深10.1米。

  甬道內放置墓志一合,蓋題“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銘”,志文楷書,近一千字,記載上官昭容世系、生平、享年、葬地等信息,可以確定墓主人的身份。

  墓葬疑曾被“官方毀壞”

  根據陜西省文物部門披露的信息看,隨著該處墓葬挖掘工作的進行,壁龕中的陶俑也被發現,此外還有少量骨渣。不過,挖掘過程中并未發現尸骨以及棺槨痕跡。

  陜西文物部門表示,對于這次在上官婉兒墓中發現的骨渣,也將對其進行鑒定。

  此外,近日有媒體報道,參與上官婉兒墓考古的專家透露,在挖掘過程中,發現墓中有大規模毀壞行為,但無明顯盜墓痕跡,因此推斷很可能是古時的“官方毀墓”行為。

  專家分析

  墓葬內骨渣 不能證明墓主身份

  根據陜西省文物部門的通報,由于發現墓志,從其記載內容可以確認墓主身份,即上官婉兒。陜西省文物部門還公布了墓志外部照片,但近千字的墓志文,并未公布。

  陜西省文物部門披露的信息稱,墓志記載了上官昭容世系、生平、享年、葬地等信息。不過,這一墓葬本身的真偽仍然待解。

  對于發現的骨渣,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于賡哲接受法晚記者采訪時表示,考古研究部門對骨渣進行技術鑒定是必要的程序,但這些骨渣不可能作為證明墓主身份的證據。

  于教授表示,這些骨渣是否為人骨,都還未知,即便證實為古代的人骨,也不能證明是上官婉兒的。因為要做DNA比對,需要與上官婉兒有血緣關系的比對對象,這在目前看是不可能的。

  墓志應為最核心證據

  陜西省文物部門通報稱,之所以能確認墓主身份,是根據所發現的墓志記載。對此,于賡哲教授表示認同。于教授介紹,從唐史看,墓志在唐代很盛行,只要有一定身份和級別的人下葬,特別是官員,一般都會有墓志。

  于教授介紹,墓志興起于東漢晚期,隋唐已經很普遍。而東漢以前的墓葬,斷定墓主身份需要靠印章、器物銘文。

  于教授表示,“從目前官方披露的信息看,這個墓沒有尸骨和棺槨痕跡,墓志就是最直接的證據。”

  謎團待解

  謎團一:

  陪葬品不多 是否符合上官婉兒身份?

  考古人員對此處墓葬的挖掘過程中,除了發現墓志外,還有陪葬的陶俑,并無太多文物出土,而上官婉兒身份級別頗高,此處墓真的是上官婉兒墓嗎?

  對此,于賡哲教授表示,首先,墓葬是否被盜過,還需要考古人員進一步研究。此外,從史料記載中可以了解到,上官婉兒是被政敵所殺,最終也很可能是政敵將其下葬,因此不會有太多陪葬品可以理解。

  于教授表示,從墓葬本身看,是五天井墓,這一規格墓葬在古代是非常高的,符合上官婉兒當時正二品女官的身份。

  謎團二:

  誰埋葬了上官婉兒?

  為何墓中沒有尸骨和棺槨痕跡?對此,于賡哲教授分析,從史料記載來看,上官婉兒是因罪被誅,因此很可能是其被李隆基誅殺后草草埋葬。“有可能是被人用草席包裹下葬。”于教授說。

  對于為何沒有尸骨,則有可能是和墓葬毀壞嚴重有關。

  那么,在上官婉兒被誅殺后,是誰埋葬了她?而墓又是誰建的呢?

  對此,于賡哲教授向法晚記者介紹,從史料上看,上官婉兒沒有生過孩子,她的母親應該是在她之前去世,她還有什么家人目前并未有過多記載。由于她的身份特殊,曾是唐中宗李顯的妃嬪,所以她的死應該是由政府操辦,由其家人操辦的可能性很低。

  “而且墓葬中有官方毀墓的跡象,如果自己家人埋葬,怎么可能下得去手?”于教授表示,他個人認為,埋葬上官婉兒的,應該是李隆基一方。

  對于誰建造了墓,于教授分析認為, 這個墓不是李隆基殺死上官婉兒后建造的,而是上官婉兒生前,自己選擇地點并建造的,因此墓葬規格不低。

  “從古至今,人們在生前選擇自己墓地的情況一直存在,不是沒有這個可能。”于教授表示。

  謎團三:

  “官方毀墓”何解?

  有參與該墓挖掘的考古專家透露,上官婉兒墓有“官方毀墓”的可能性。那么,是誰毀墓呢?

  對此,于賡哲教授分析,如果最終官方確認此墓的確是古代“官方毀墓”,那么最大的可能還是李隆基一方。從唐史看,李隆基是上官婉兒的政敵,有很深的政治仇恨,其最終也是被李隆基誅殺。

  上官婉兒被殺后,有可能是李隆基一方用草席等卷著她就埋葬在墓中,且進行了毀墓行為,以示對其人的否定。

  謎團四:

  墓志全文如何評價女官

  在諸多待解謎團中,作為唐史研究者,于賡哲教授最關心的還是墓志的全文。

  對于墓志,于教授表示,從墓志體例上看,首先應該是講述她的先祖是誰。從史料記載上看,上官婉兒的先祖是被武則天所殺,那么墓志是否會有評價此事的內容?是唐史研究者關心的。

  此外,墓志中是否會評價上官婉兒和武三思等人的關系?從史料記載看,上官婉兒的確和武三思有不正當男女關系,而且在政治上是同黨。墓志中是否會對此進行評價?謎底還要等文物部門公布墓志全文后才能揭曉。

  而更重要的,就是墓志如何記載上官婉兒之死?

  于教授表示,上官婉兒是被李隆基所殺,從目前看,墓志撰寫者是誰依然是謎。

  “如果撰寫者是李隆基一方,那么問題就來了,墓志如何評價上官婉兒?”于教授說,“李隆基對上官婉兒的態度本來就是有兩面性的,一方面他殺了上官婉兒;另一方面,他當上皇帝后,又惋惜上官婉兒是個人才,還特意命人給上官婉兒編纂了20多部文集,因此可見李隆基對上官婉兒是有肯定也有否定,如果是他這一方撰寫墓志,墓志中如何評價上官婉兒,是唐史研究者很關心的問題。”

  于教授表示,在史料中,對于上官婉兒的記載是比較清晰的。而上官婉兒墓被發現,可以對唐史的研究起到“拾遺補缺”的作用,特別是墓志,可以看看其中有關上官婉兒祖先、生卒年、特別是死因等,是否和正史記載的一樣。本版文/記者 王南

(原標題:上官婉兒墓四大謎團待解)

分享到:

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